其他

一万公顷土地神秘消失,15万解放军隐姓埋名30年,6年后震惊世界

2018-02-24 悠悠魂2



来源:“占嚎”(ID:zhanhao6686 )


编者按: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悠悠魂2前几天推送的一篇文章《中国最神秘的一个城市,没有名称,只有一个代号,叫404 》(载于周末画报《生活》月刊   摄影 / 口述:李扬  采访 / 整理:王晶),文章推送后,后台收到很多读者的留言与反馈,其中也引起了一些曾生活在像核城404绝密核基地的读者的共鸣,今天的这篇有关221厂(西北核武器研制基地)的文章,除了让更多人知道了解在上世纪50年代末建立起来的中国绝密核武器的基地外,更希望以这样的机会向无数曾为新中国核工业事业做出贡献的先辈们致敬。


1946年8月6日,面对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采访,毛说出了流传于世的一句话“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看样子可怕,实际上并不可怕。”然而,接下来美国不断挥动核大棒威胁中国,让这个意识到,要反对核 42 33738 42 14445 0 0 4945 0 0:00:06 0:00:02 0:00:04 4945武器,就得自己先拥有核武器。


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既缺技术又缺钱,一穷二白,中国的原子能事业如何起步?



位于青海省会西宁市北边102公里处,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的金银滩草原,平均海拔3500米,如今是青海省最美丽的高海拔草原之一。


1958年,青海金银滩这个地名突然从地图上消失了,这片土地上的

1700多户群众、27万头牲畜也蒸发得干干净净,那部叫《金银滩》的电影也随之不再放映……


随后,在青海省美丽的金银滩草原,三顶帐篷起家,中国第一个原子弹研制基地221厂在此诞生,一群默默无闻的科研人员曾经夜以继日地塑造着我们民族的脊梁。


从上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数百名中国顶尖的科学家、上千名大学生以及数以万计的工人、解放军战士来到这里,隐姓埋名地奋斗了30多年,将金银滩建成为新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一座名副其实的“原子城”。



原子城有一个高度保密的名字——国营二二一厂。1964年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和1967年中国成功爆炸的首颗氢弹,都是在这里研制出厂的。30多年间,二二一厂参与和见证了新中国核工业前行发展的每一步,它更是“两弹一星”和“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孕育、形成的摇篮之一。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新疆罗布泊上空,我国第一次将原子核裂变的巨大火球和蘑菇云升上了戈壁荒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的消息震惊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核武器成为大国发展战略的重点。新中国成立之初,西方国家一再叫嚣要对中国使用原子弹,一时间,核讹诈、核战争阴云密布在新中国上空。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的国际环境更加恶劣。毛主席下决心要发展新中国的原子能科学。于是,在1955年11月,成立第三机械工业部,即后来的核工业部,主管原子能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很快,中国发展原子能科学的愿望得到了苏联的大力支持。


1957年10月15日,中国和苏联签订了《国防新技术协定》,“二二一”这个代号第一次出现在国家最高机密的文件中。


厂址的选择,是工程设计的第一步。选址工作从1957年10月开始,历经7个月时间,二二一厂的选址工作经过初选、勘查、定点三个阶段,大家最终把目光聚焦在遥远的青海金银滩上。



也正是在这一年,著名导演凌子风拍摄了一部反映农奴翻身得解放的电影,公映不久后忽然被停播。这部影片内容没有任何问题,被停播的原因,就是因为它给金银滩“曝光”太多了:影片取材于发生在金银滩的故事,取景地是金银滩,影片名也叫《金银滩》……而这时的金银滩,已经成为“绝密之地”,从地图上消失了。


1958年5月,李觉带着一支20多人的队伍、三顶帐篷、四辆解放牌卡车和四辆苏制嘎斯69越野吉普车,开始了中国核电人在金银滩最初的艰苦创业。


与此同时,一个涉及近万人的大迁徙,正在酝酿之中。金银滩被选定为二二一厂厂址,成为军事禁区,也就意味着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牧民们必须搬出他们热爱的金银滩草原,另择他处居住。



当时在青海省公安厅工作的尹曙生后来曾发表文章,回忆了那次大迁徙。据他文中所称,当时根据二二一厂建厂要求,须搬迁1715户、9325人。除金银滩所在的海晏县本县和湟源县就近安置比较容易,对安置到祁连县的461户、2183人和刚察县的474户、2469人来说,由于路途遥远,迁徙之路十分波折。


1958年10月20日,移民开始。迁到祁连县的移民们在祁连山遇到了暴风雪,牧民赶着十几万头牲畜,拖儿带女,行进得十分艰辛。晚上宿营时,甚至几家人住一个帐篷,一直走了26天,牧民才最终到达目的地。

大迁徙完成之后,二二一厂的基建开始了。


第一批到来的并不是科研人员,而是从兰州建筑工程局选调的1200多名职工和2000多名解放军指战员,以及6400名河南支边青年。他们是金银滩成为军事禁区后的第一批来客,负责完成基地最初的建设工作。



二二一厂刚刚开始筹办的时候,“苏联老大哥”确实给予了诸多帮助。然而,就在金银滩上二二一厂紧张筹建之时,中苏友谊却在这个关键的时刻“翻船”了。


1959年6月20日,苏联终止了对华《国防新技术协定》,拒绝提供原子弹的模型和图纸资料,撤走了当时在核工业系统的223名苏联专家。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从全国各地抽调了来自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集结在金银滩,共同完成这个注定十分艰辛的任务,多少人的命运就此改变,他们将自己的青春岁月都留在了这片草原。


当时二二一厂处于初建阶段,条件十分艰苦。刚到金银滩的时候,包括李觉将军在内,所有的人都住在草原上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到了1962年底,中央从建工部、铁道部、工程兵等13个部门抽调了15万人的施工队伍,二二一工程才真正全面展开,一年的时间,金银滩上建起了壮观的青海原子城。二二一厂是中国独立建成的第一个核工业基地,没有任何苏联专家的支持,全部由中国人设计和建造。



1962年9月,在原子弹理论设计基本完成的情况下,二机部提出“两年规划”,要争取在1964年,最迟在1965年爆炸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于是,金银滩迎来了又一个“集结高潮”。


1960年和1962年,从中科院、各部委和全国各地抽调了陈能宽、龙文光等105名知名专家,方正知、黄国光等126名高中教授、工程师充实设计、试验和制造队伍。金银滩上更大规模的集结出现在1963年和1964年,这两年分配的大中专学生1600多人来到了二二一厂,把他们的青春和梦想留在了这里。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新疆罗布泊上空一声巨响,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罗布泊顿时成为一片欢庆的海洋。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曾经嘲笑中国“20年都造不出原子弹”的赫鲁晓夫,就在头一天灰溜溜走下了苏联的政治舞台。


在那个举国欢庆的日子里,二二一厂却依然是那么宁静,并没有太多庆祝的气氛,第二天看到《人民日报》上的号外消息,很多人才后知后觉:“啊!我们做的居然是制造原子弹的工作!”


因为严格的保密制度,基地不少单位和职工,并不知道原子弹装置是从这里研制、总装出厂的。


1965年1月,提出:“原子弹要有,氢弹也要快。”实际上,九局对于氢弹的研究早在原子弹爆炸成功前就开始了。


1965年,在二二一厂,大家最终确认了于敏等人提出的利用原子弹作为“扳机”来引爆氢弹的原理方案合理、可行。1967年2月,中央决定,要赶在法国之前爆炸我国的第一颗氢弹。


6月5日,二二一厂承担研制的氢弹完成总装、联试。12天后,空军轰炸机飞到靶心上空,一颗330万吨梯恩梯当量的氢弹被准确投下,成功爆炸。



赶在法国之前,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氢弹技术的国家,也是研究周期最短、花费经费最少的国家。


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国际形势趋于缓和,中央经过研究分析,认为15年内世界大战打不起来,作为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试验、生产基地,二二一的军品生产任务也大大缩减,并开始着手撤场!


1987年,这座封闭了三十多年的军事禁区完成了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中央作出了撤消基地的决定。1993年基地退役后移交地方政府,青海省将这里命名为西海镇,并确定为海北藏族自治州首府。如今的金银滩不再是军事禁区,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化剑为犁的核武器研制基地,这里早已恢复了草原的美丽风貌,成为了海北州著名的旅游和度假胜地。


以下这些号,每一个都有值得你关注的理由:


悠悠魂2核心词:良知点击关注

中西ABC核心词:共识点击关注

为短而生核心词:短点击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